宁波海运“明州505”轮顺利完成首次水下检验代替坞检工作
近日,宁波海运股份有限公司“明州505”轮在北方港口顺利完成了首次水下检验代替坞检工作,并完成船舶中间检验,获得中国船级社(CCS)证书签注。这也是宁波海运在次新类船舶的中间检验中首次成功采用“不进坞”检验模式。


作为2022年8月建成投运的船舶,“明州505”轮迎来其三年期的首次坞内检验。经过公司技术部门深入研究政策法规,确认该轮符合水下检验替代坞内检验的条件。采用这种不停航、不进厂的水下检验模式,意味着必须确保船舶在未来两年内持续满足安全营运要求,直至下次坞检。为此,技术团队提前三个月便启动准备工作和落实保障措施,一方面加强岸基技术支持,及时整改问题缺陷并开展跟踪闭环;另一方面派遣主管机务随船跟航,全面开展船舶维护保养督查和设备设施检查试验,系统评估船舶整体技术状况。经过全面细致的准备和充分的技术论证,最终确定采用水下检验这一创新方案。
为确保检验工作顺利实施,公司技术部门积极协调船检部门,该船舶成功取得了以“水下检验”替代“坞内检验”的审批许可。同时,公司指导该轮船员按船级社规范要求做好迎检工作,建立与船级社以及专业检验单位的高效协作机制,统筹安排进港检验事宜。
7月12日检验当天,中国船级社现场验船师和专业检验团队对“明州505”轮船舶水下部分展开了全方位“体检”。检验过程中,检验团队通过水下摄像系统对船底外板、构件及焊缝状况实施影像采集。检测画面实时回传至甲板终端,由现场验船师和技术人员共同评估船舶水下外观状态。检验完成后,中国船级社验船师依据水下检验结果形成检验报告并提供影像资料。
作为替代坞内检验的重要举措,此次水下检验充分利用船舶在港作业间隙,实现了“不停航检验”。检验范围涵盖船舶的船壳、船板焊缝、舭龙骨、防腐锌块、推进系统等关键部位,以及对船体涂层、海生物附着、腐蚀情况等进行了全面而专业的检查评估。检验过程中还完成了对水下陈旧缠绕物及部分附着物的清理工作。
相比传统进坞检验模式,水下检验突破了空间限制,实现了船舶在非进坞状态下的船底安全状况勘测。不仅节省了10多天的停航修理时间,还大大节约了150余万元的计划坞修检验支出,有效降低了船舶运营成本,切实达到了降本和增效的显著效果。
此次水下检验的成功实践,为后续“明州506”、“明州507轮”等姐妹船舶的首次中间检验工作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方案和经验借鉴,为公司建立高效、经济的船舶检验新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最大限度保障了电煤运输运力供给。展望未来,宁波海运将持续关注前沿技术革新,深化技术创新与安全生产的深度融合,通过技术赋能提升运营效率,探索更多降本增效的技术方案,以高水平技术管理推动企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注:“明州505”轮建造完工于2022年08月11日,其入级证书具有“★CSA”船级符号中有“In-Wate Survey(允许进行水下检验代替坞内检验)”标注。该轮中间检验及船底外部检查(坞内检验)原定日期为2025年8月10日。